斩鸡栖木

舍南开小圃,土平如沃肥。
去年种桃李,今年花离离。
畦丁不解事,其傍树鸡栖。
雨润枝柯繁,风吹花叶披。
颇乘风雨力,似欲桃李欺。
桃李不自持,向人颜色低。
客从何方来,指呼厉色辞。
谓我同薰莸,蒙昏其在兹。
草木区以别,其犹异妍媸。
再拜谢客意,黾勉事剪夷。
桃李佳气浮,欣欣如有知。
老夫意犹恶,有悔不可追。
大哉天地宽,含覆万汇滋。
美恶讵可齐,俱受一元施。
援毫书其事,用贬小己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斩鸡栖木》并非宋代作品,而是出自唐代的诗人冯梦龙之手。以下是对《斩鸡栖木》及其作者、主题、艺术特色的详细介绍:

  1. 作品简介:《斩鸡栖木》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冯梦龙的作品,也是其“警世恒言”丛书中的篇章之一。该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作者介绍: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号龙子犹,江苏南京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理论家,与凌濛初合称“二冯”,并被誉为“明末四大奇人”之一。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涉及小说、戏曲、散文等多种体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等。

  3. 作品主题:通过对一个农夫的故事描述,《斩鸡栖木》深刻揭示了人性中自私贪婪的一面。故事中的农夫,虽然勤劳耕作,却因贪图小利,导致自家桃李被外来之客指摘,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物的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的败坏。通过农夫的行为,冯梦龙警示人们要警惕私欲的膨胀,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对社会道德的尊重。

《斩鸡栖木》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在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上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