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知松柏

群阴雕品物,松柏尚桓桓。
老去惟心在,相依到岁寒。
霜严御史府,雨立大夫官。
牺象沟中断,徽弦爨下残。
光阴一鸟过,剪伐万牛难。
春日辉桃李,苍颜亦预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寒知松柏》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以“岁寒知松柏”为引子,深刻地描绘了松柏在严冬中依然坚韧不拔的品格,并借此寓意人在逆境中应保持的坚强与不屈。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意义:

  1. 创作背景:《岁寒知松柏》是黄庭坚于北宋末年(约公元1172年)创作的。当时北宋王朝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庭坚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高尚节操的追求,旨在鼓舞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

  2. 诗句解析:诗中的“岁寒知松柏”不仅指自然界的松柏,也暗喻那些在艰难时期依然能够坚守自己原则和信念的人。黄庭坚通过“群阴彫品物,松柏尚桓桓”这样的句子,描绘了寒冬时节,其他植物凋零的景象,而唯有松柏依然挺拔,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恒久的精神。

  3. 文学价值:黄庭坚作为“宋四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追求高深,更在思想上富有启发性。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意象,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岁寒知松柏》是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