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醴颂

北郭子,竹林居。酝玉醴,拨浮蛆。味橘露,色鹅雏。春盎盎,想可𣂏。
鱼枕蕉,正阙渠。来问字,傥借书。扫三径,待双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醴颂》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杂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翻译
  • 原文:“北郭子,竹林居。酝玉醴,拨浮蛆。味橘露,色鹅雏。春盎盎,想可奭斗。鱼枕蕉,正关渠。来问字,傥借书。扫三径,待双鱼。”
  • 翻译:在北郭的竹林深处有一个隐居者,他正在酿制美酒,品味着来自橘子和鹅蛋的清甜。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空间,让人想象那美好的画面。他躺在鱼枕旁,享受着自然的恩泽。有人前来请教问题,他愿意借出书籍。他清扫了三条小路,等待鱼儿的到来。
  1. 作者介绍
  • 生平: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县(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与苏轼同为“宋四家”,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 成就: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在词、文、书、画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他的书法作品更是以刚劲有力、笔法多变而闻名,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五言杂言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通过描写隐居者的隐居生活以及他对自然和学问的热爱,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人格魅力。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春盎盎”形容春天的气息,“鱼枕蕉”暗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
  • 文化价值:《玉醴颂》不仅是黄庭坚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反映。它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对后世文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1. 社会背景
  • 历史背景: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风多样且活跃。黄庭坚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中期至晚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玉醴颂》的创作可能与其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关,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 思想内容:诗中的隐居者形象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超越,而非外界的物质财富或权力地位。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出了文人阶层的文化追求和文化自信。
  1. 艺术形式
  • 诗歌结构:本诗采用了典型的宋代杂言诗形式,即不拘泥于平仄格律的押韵要求,而是根据内容自由发挥。这种形式使得诗歌更加灵活自然,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语言特点:语言质朴而不失华美,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的使用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玉醴颂》不仅是黄庭坚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写照。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