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长沙簿孙昭远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雀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长沙簿孙昭远》是一首宋代诗人杨时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雀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蓑。

  2. 诗句解析

  • 阳城衰晚拙催科: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暗示了诗人在面对政治现实时的无力感。
  • 阖寝空惭罪亦多:反映了诗人在内心深处的惭愧和自责,可能由于自己的行为或决策导致了某种不良后果。
  •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诗人通过祭灶仪式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同时也在寻找能够消除自己疑惑的人或事,反映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解脱和安慰的渴望。
  •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雀可罗:通过对庭前之兰和门前之雀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环境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愿意放下世俗的身份和地位,回归自然,追求简朴的生活状态。
  1. 作品鉴赏
    《寄长沙簿孙昭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杨时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中的种种经历和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寄长沙簿孙昭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杨时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