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春峡老圃亭

昔君居隐鳞,投竿拂珊瑚。
今来寓谷口,结亭事春锄。
亭下十馀畦,蔚蔚富嘉蔬。
野果衔朱蕤,蔓实垂青桴。
篱根有蹲鸱,晨炊胜雕胡。
岂惟充君腹,邻里亦厌馀。
疏泉动地脉,硗确成膏腴。
谅彼汉阴人,假修匪吾徒。
避俗柴桑翁,不复叹荒芜。
卷怀经纶手,治此一亩居。
知子非隐沦,聊以寓壮图。
人生出处分,礼义安可逾。
兹谋异樊须,甘事小人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藏春峡老圃亭》是宋朝诗人杨时的作品,杨时通过其作品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理想。下面将对该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生平:杨时的生平不详,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其生活背景。据传他曾居住在隐鳞和谷口之间,在这两个地方分别建有“老圃亭”和“老圃亭”。他以种菜为乐,自号“柴桑翁”,过着隐居的生活。
  2. 诗歌原文及赏析:杨时的《藏春峡·老圃亭》描绘了他在老圃亭中耕作的情景。诗中描述了从昔日隐居到现今居住的老圃亭的变化,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3. 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杨时隐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隐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藏春峡老圃亭》不仅展示了杨时的个人生活哲学,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