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范正甫

羁穷莫厌如牢圈,从古功名出屠贩。男儿不负悬弧心,马革裹尸犹足愿。
君不见淮阴寄食饥贫叟,胯下英风亦何有。逢时吐气雷电奔,金印累累大如斗。
玉门昼夜羽檄惊,睥睨欲堑天都城。叩关虎士郁馀怒,科头奋戟如雕鹰。
君从壮年蕴奇策,未宜缩首藏柴荆。昔人投笔真豪英,慨然万里终成名。
南山白额虽欲老,百兽遭之犹裂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范正甫》是一首七言排律,由宋代诗人杨时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展现了一种对于英雄事业的向往和赞美。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杨时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寄范正甫》便是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2. 诗歌原文:羁穷莫厌如牢圈,从古功名出屠贩。男儿不负悬弧心,马革裹尸犹足愿。君不见淮阴寄食饥贫叟,胯下英风亦何有。逢时吐气雷电奔,金印累累大如斗。玉门昼夜羽檄惊,睥睨欲堑天都城。叩关虎士郁余怒,科头奋戟如雕鹰。
  3. 诗歌鉴赏:《寄范正甫》以其雄浑的语言、激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在宋诗中占有一席之地。诗中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赞颂,反映了作者对于英雄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杨时的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4. 历史背景:《寄范正甫》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时代。杨时身处这样的历史环境,自然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作品中流露出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英雄理想的向往。
  5. 艺术手法:《寄范正甫》在艺术上采用了排律这一形式,使得整首诗歌结构宏大、气势磅礴。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将复杂的情感和深远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的意象鲜明,语言生动,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寄范正甫》不仅是杨时诗歌创作的杰作,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以及诗人杨时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