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钱塘江迎潮

银潢翻空际天白,鲲怒鹏鶱海波击。
涌云噫气声怒号,万马驰车随霹雳。
低昂上下如桔槔,顷刻性命轻鸿毛。
赍囊负笈有夷路,一日何事常千艘。
因思羊肠盘九坂,攀援蜀道愁狖猱。
人生触处有万险,岂必此地多风涛。
愿言夷险不须问,莫负对酒持霜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钱塘江迎潮》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一首作品,通过其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潮涌的壮观景象。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1. 诗歌原文
    银潢翻空际天白,鲲怒鹏骞海波击。
    涌云噫气声怒号,万马驰车随霹雳。
    低昂上下如桔槔,顷刻性命轻鸿毛。
    赍囊负笈有夷路,一日何事常千艘。
    因思羊肠盘九坂,攀援蜀道愁狖猱。
    人生独处有万险,岂必此地多风涛。

  2. 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钱塘江迎潮》的作者是宋代著名学者、诗人杨时。他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过钱塘江迎潮》创作于宋仁宗嘉祐年间(约公元1056年),当时杨时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他的诗歌往往以自然界的景象为题材,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带入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

  3. 诗歌的意境与主题
    《过钱塘江迎潮》通过对钱塘江潮涌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宏大的自然力量和磅礴的生命力。诗中的“银潢”指的是天空中银河的倒影,象征着浩瀚的宇宙;“海波击”则形象地描述了潮水的激烈冲击。杨时的诗歌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过钱塘江迎潮》不仅是杨时个人艺术才华的体现,更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杨时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将自然景象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领略到自然的美,又能体会到人生的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