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舟触物本无意,看花得句惭非才。
名园古寺寻春色,不荤勿鄙双鱼鳃。
木奴千头比封户,秋实付与江风催。
因思万点愁人处,何似洞庭金作堆。
和钱济明游官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钱济明游官园》赏析
《和钱济明游官园》,这是一首出自宋代诗人杨时的诗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的场景。这首诗不仅是对名园古寺的生动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折射出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哲理思考。
诗中“虚舟触物本无意,看花得句惭非才”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的超然态度。他以“虚舟”喻己,暗示自己如同一叶扁舟,随波逐流,不染尘埃。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正是杨时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同时,“木奴千头化封户,秋实付与江风催”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木奴(柚子树)的果实累累,随风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诗人对“名园古寺寻春色”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古韵与生机的世界。这里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生命的活力,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他在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自省:“万点愁人处,何似洞庭金作堆。”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无助感。
通过对《和钱济明游官园》这首诗的赏析,不难发现,杨时的文学造诣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上,更在于他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