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舟触物本无意,看花得句惭非才。
名园古寺寻春色,不荤勿鄙双鱼鳃。
木奴千头比封户,秋实付与江风催。
因思万点愁人处,何似洞庭金作堆。
这首诗是苏轼的《和钱济明游官园》。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虚舟触物本无意,看花得句惭非才。
- “虚舟”指的是没有目的地漂浮的船,这里比喻诗人自己如同一只无目的地游荡的船,接触到任何物体都不会有太多留恋之意。
- “触物本无意”表示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内心并没有太多的执着或期待,他只是简单地观察和接触。
- “看花得句惭非才”是指看到美丽的花卉后,诗人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写出与之相匹配的句子。
- 名园古寺寻春色,不荤勿鄙双鱼鳃。
- “名园古寺”指的是有名的花园和古老的寺庙,是诗人寻找美景的地方。
- “寻春色”表示在春天里寻找春天的气息和景色。
- “不荤勿鄙双鱼鳃”中的”荤”在这里可能是指肉食或油腻的食物,”双鱼鳃”可能是指鱼的两侧鳃。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看到鱼的两边鳃(象征荤菜)就看不起鱼本身,鱼也是有生命的。
- 木奴千头比封户,秋实付与江风催。
- “木奴”指的是柑橘类水果,”千头”形容数量很多。
- “比封户”是指像封君一样拥有许多土地和财产,形容柑橘树种植的规模很大。
- “秋实付与江风催”表示这些丰硕的果实被江风吹送,暗示着丰收的喜悦。
- 因思万点愁人处,何似洞庭金作堆。
- “愁人处”指的是令人忧愁的地方或事物。
- “万点愁人处”表示有许多让人忧愁的事物或地点。
- “何似洞庭金作堆”中的”洞庭”指洞庭湖,中国的一个著名湖泊。这里诗人用”洞庭金作堆”来形容洞庭湖上金色的沙洲(洞庭银滩),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指了自己内心的忧郁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友人钱济明在官园游玩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忧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春天、名园、古寺等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己诗句不足的自我反思,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艺术感悟。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使得诗歌既有美感又有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