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西山广福院二首

野寺孤峰上,危楼耸翠微。
卷廉沧海近,洗钵白云飞。
竹影临经案,松花点衲衣。
日斜登望处,湖畔一僧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西山广福院二首》是宋代杨璇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以下将具体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杨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已知其诗作多以描绘山水景致为主,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与艺术才能。
  1. 诗歌原文
  • 野寺孤峰上:描述了一座孤峰上的寺院,给人以静谧而孤独之感。
  • 危楼耸翠微:形容楼阁之高耸入云,周围被绿意环绕,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捲廉沧海近:描绘了海浪翻滚的景象,仿佛能听到波涛的声音,使人感受到大海的壮阔。
  • 洗钵白云飞:通过“洗钵”这一动作,传达出洗涤尘埃、超脱世俗的意境,同时也有白云飘飞的美景。
  • 竹影临经案:竹林的影子映照着书桌,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 松花点衲衣:松枝上的松花点缀在衲衣之上,既有自然的美,也有禅意的深远。
  • 日斜登望处:太阳即将落山,站在高处眺望,感受时光流转的美妙。
  • 湖畔一僧归:描述湖边一位僧人的身影,象征着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意境。
  1. 诗歌鉴赏
  • 自然描写:诗中对自然景色的刻画细腻入微,如“卷廉沧海近”、“洗钵白云飞”、“竹影临经案”等句子,都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美。
  • 禅宗意涵:“湖畔一僧归”可能隐喻一种心灵的归宿,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 艺术表达:通过对景物的精心描绘,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宋代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极为繁荣的时代,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佛教文化影响:宋代佛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也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
  1. 艺术特色
  • 律诗格式:《咏西山广福院二首》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这种形式的严谨格律为诗歌增添了不少庄重感。
  • 意象丰富: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沧海”、“白云”,以及具体的景物如“危楼”、“竹影”,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咏西山广福院二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