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南坡兄弟同集

曳杖携壶意颇长,了无风雨破重阳。
团栾饤座橙方绿,蓓蕾扶篱菊未黄。
醉里茱萸须遍插,尊前鸿雁政成行。
持杯快嚼夸强健,只恨双螯未着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南坡兄弟同集》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虞俦通过这首诗,展现了重阳节兄弟相聚的温馨场景和对亲情、节日的深切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虞俦是宋朝的文人,其生平与作品多有记载,表明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孝宗隆兴年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而家族内部却能够保持一片和谐。在重阳节这一天,兄弟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句鉴赏:首句“曳杖携壶意颇长”描绘了诗人带着拐杖和酒壶,心情愉悦地前来聚会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节日的重视,也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 整体情感: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家庭团聚的喜悦。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橙子翠绿、菊花含苞),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 文化意义与价值
  • 家族文化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不仅是登高望远、敬老尊贤的象征,也是家庭团圆的重要时刻。这首诗通过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再现,弘扬了家族文化,增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 文学作品的价值:《九日南坡兄弟同集》作为宋词的佳作,不仅在艺术性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思想性和情感表达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日南坡兄弟同集》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兄弟团聚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人们提供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入理解和感悟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