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隐静恭老

妙喜老人骨应槁,明月堂空迹如扫。
丛林耆旧半消磨,砥柱颓波馀此老。
五峰深处开道场,道价重于连城宝。
我盖知名二十年,长恨识师之不早。
朅来陵阳第二峰,一笑相从即倾倒。
午窗对坐语笑清,夜榻归来魂梦好。
大颠理势恐是渠,澄观公才何足道。
青衫我亦行作吏,未尽俗缘多病恼。
相期巢父早掉头,共住山中拾瑶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隐静恭老》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高僧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丛林耆旧半消磨,砥柱颓波馀此老。五峰深处开道场,道价重于连城宝。我盖知各二十年,长恨识师之不早。朅来陵阳第二峰,一笑相从即倾倒。午窗对坐语笑清,夜榻归来魂梦好。大颠理势恐是渠,澄观公才何足道。青衫我亦行作吏,未尽俗缘多病恼。相期巢父早掉头,共住山中拾瑶草。

  2. 诗意解析

  • 首联“丛林耆旧半消磨,砥柱颓波馀此老”描绘了一位高僧历经沧桑、依旧坚持佛法的精神。
  • 颈联“五峰深处开道场,道价重于连城宝”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高僧的道行之深厚,其价值甚至胜过珍贵的宝物。
  • 尾联“相期巢父早掉头,共住山中拾瑶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这位高僧共度余生的期盼,以及在山林间共同寻访仙草的愿望。
  1. 作品鉴赏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示了禅宗的真谛。
  • 通过对高僧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佛法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 诗中的禅意和哲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迪。

虞俦的《送隐静恭老》不仅是一首表达敬仰之情的诗歌,更是一篇富含哲学思想和宗教情怀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对一个高僧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传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