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使君赵寺丞泰先生

别郡安知寄此州,攀辕合借我公留。
求仁而得又何怨,蔽美岂其为好修。
花径怕风宜落絮,秧田足雨恐妨牟。
春归谁识春心苦,才说思春欲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使君赵寺丞泰先生》是宋代蒲寿宬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友人即将离任时的感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中“别郡安知寄此州,攀辕合借我公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离任的不舍和期待其留下的心情。诗人通过“攀辕合借我公留”,巧妙地表达了希望友人留在此地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与珍视。

“求仁而得又何怨,蔽美岂其为好修。”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这里的“求仁而得又何怨”意味着在追求仁义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并不感到遗憾,而“蔽美岂其为好修”则可能指的是掩盖自己的不足并非真正好的修养。这表明了诗人虽然对友人的离开感到遗憾,但同时也理解并尊重朋友的选择和决定。

“花径怕风宜落絮,秧田足雨恐妨牟。”这两句诗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祝福和期盼。诗人通过描述花径因怕风吹而飘散花瓣的景象,以及秧田因雨水太多而受损的情况,寓意着希望友人在新的岗位上能够顺利发展,克服困难,取得成就。

《送使君赵寺丞泰先生》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魅力,也传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词藻,成为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文本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