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逢辰游子吟

独向春风泪几回,经年游子自堪悲。
天涯只为青云绊,堂上应怜白雪垂。
离思不随音问去,浪身惟逐梦魂归。
有时得慰故乡愿,骨肉团团醉寿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游子吟》:

  1. 作品原文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五月天山雪后霜。
    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传见军容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真章。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以母子之间的离别为背景,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反衬出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深和母亲的坚强不屈。诗中“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真章”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哀伤,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悲剧性影响。
  • 艺术手法:《游子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关西骠骑大将军,五月天山雪后霜”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将军的威武,也暗喻了战场上的严酷和生死离别的悲凉。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聚焦于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儿女对母亲深沉的爱与怀念。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伦理观念,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家庭亲情的高度重视。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河南省洛阳市巩县(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囚”之称。
  • 文学成就:孟郊共留世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他的代表作《游子吟》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传统美德的尊崇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孟郊生活在唐朝中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孟郊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家庭情感的深刻反思。
  • 文学地位:虽然孟郊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的作品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游子吟》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研究唐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孟郊因此被称为“诗囚”,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创作风格严谨,更因为他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艰辛,这些经历让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游子吟》不仅是一首表达母爱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家庭情感的珍视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