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南山访友不遇

瘦筇支我上南山,才到山中分外闲。
九十日春将解印,百年心事几凭栏。
燕营一垒雏相庆,鹤舞三台仙未还。
松菊把门牢闭著,谁人弹压此骚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行南山访友不遇》是宋代诗人赵必象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赵必象:字玉渊,生于宋理宗淳佑五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年五十岁。
  • 生平经历:赵必象与其父崇同登进士,初任高要尉,摄四会令,再任南康丞。入元后,隐居温塘村,工诗,有《复瓿集六卷》、《长短句一卷》等著作流传于世。
  1. 诗歌原文
  • 瘦筇支我上南山,才到山中分外闲。
  • 九十日春将解印,百年心事几凭栏。
  • 燕营一垒雏相庆,鹤舞三台仙未还。
  • 松菊把门牢闭着,谁人弹压此蚤坛。
  1. 诗意赏析
  •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对南山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感。诗人在登山过程中,感受到山中的宁静与自由,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
  • 时间变迁:诗中的“九十日春将解印”和“百年心事几凭栏”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诗人心境的变化。春天即将结束,而诗人心中长久的期待与忧虑也随之沉淀。
  • 人物互动:诗中通过燕子筑巢、童子庆祝等细节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期盼。
  • 象征意义:松菊把门牢闭着,象征着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固守,同时暗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对偶、拟人等传统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和画面感。
  • 思想内涵:诗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该诗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具有重要价值。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赵必象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被后世广泛传颂。
  • 读者反响:历代以来,这首诗一直受到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其影响力跨越了时代的界限。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面临着政治上的失意和个人命运的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山水田园的自然景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1. 相关评论
  • 历史评价:历代文人对赵必象这首诗的评价颇为正面,认为其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 现代研究:随着历史的长河,现代学者对宋代诗歌的研究日益深入,赵必象的这首诗也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春行南山访友不遇》不仅是赵必象个人才华的代表,也是宋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跨越时空,至今仍能给现代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乐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