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坛分戍打愁城,奏凯梅边缓辔行。
诗债填偿难一顿,酒缘结习是三生。
未能范蠡浮轻舸,且学灵均赋落英。
落魄半生成底事,沙汀月冷负鸥盟。
和黄秋韵
介绍
《和黄秋韵》是宋代诗人赵必象创作的一首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作为艺术的瑰宝,一直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世界。赵必象通过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从诗歌原文来看,“骚坛分戍打愁城,奏凯梅边缓辔行”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结束的景象。这里的“骚坛”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战场或者文人雅集之地,而“分戍”则意味着士兵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区驻守。这种场景往往带有一种悲壮和哀愁的色彩,反映出诗人对战争的感慨以及对于和平的向往。
“诗债填偿难一顿,酒缘结习是三生”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探讨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提到的“诗债”可能是指诗人长期以来积累下的诗句,而“酒缘结习”则表明诗人与酒精的关系似乎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种表述方式,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也揭示了他对生活的一种哲学思考,即生活中的许多情感和经历都是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的。
“未能范蠡浮轻舸,且学灵均赋落英”这两句诗则展示了诗人的自我期许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以智谋和隐退闻名。而“灵均”则可能是指屈原,他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诗人在这里将自己比作范蠡和屈原,一方面表示自己有超脱世俗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表达了现实中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无奈。这种对比,既是自我调侃,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真实写照。
“落魄半生成底事,沙汀月冷负鸥盟”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这句话中的“落魄”二字,形容诗人可能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而“沙汀月冷负鸥盟”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和黄秋韵》不仅是赵必象个人的文学创作,更是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的体现。通过这首诗词,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