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学士汪大猷归鄞

尚书天官贵,持经侍帷幄。
青冥欲无际,白首非故约。
连樯动南浦,父老望岩壑。
下车入里门,执手问欢乐。
十年几风雨,寒鸡叫屋角。
勤劳毕吾分,帝赉出宠渥。
殊适奉香火,禁直连六阁。
遂令宣室思,从今问晦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学士汪大猷归鄞》是赵汝愚创作的宋代诗词,表达了对汪大猷学士的敬重与离别之情。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送学士汪大猷归鄞》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代,赵汝愚作为当时的一位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友人的尊敬和不舍。在宋代,文人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尤其是士大夫之间,通过诗词等形式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成为一种风尚。因此,赵汝愚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如政治变迁、个人命运等,不得不与友人道别,从而创作了这首充满感慨和不舍的诗作。
  2. 内容概述:《送学士汪大猷归鄞》的诗歌原文充满了深情与哀愁,首句“尚书天官贵”赞美了汪大猷的地位与荣耀,而“持经侍帷幄”则描绘了他以经学侍奉君王的场景。诗中还描写了汪大猷离去后的景象,如“连樯动南浦”、“父老望岩壑”,这些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别离的悲凉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不舍的情感。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祝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朋友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这位朋友深深的敬意和不舍。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和对于离别时刻的感慨。
  4. 艺术风格:《送学士汪大猷归鄞》的艺术风格独特,既有唐代诗歌的豪放,又有宋代诗词的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送学士汪大猷归鄞》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不舍的诗词,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