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盛君时

忽报斯人讣,伤哉命压头。
皇皇如有索,落落竟何求。
学道鱼千里,辞家貉一丘。
幸哉犹有子,可解二亲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盛君时》是宋代诗人赵汝腾的一首诗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以下是关于《挽盛君时》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赵汝腾(宋代)
  • 《挽盛君时》为赵汝腾所作,体现了宋代诗人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
  • 赵汝腾作为宋朝时期的知名诗人,其创作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
  1. 原文:忽报斯人讣,伤哉命压头。皇皇如有索,落落竟何求。学道鱼千里,辞家貉一丘。幸哉犹有子,可解二亲忧。
  •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含义深远,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其中“伤哉”和“皇皇”等词汇的使用,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不安。
  1. 主题:这首诗以悼念亡者为主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命运以及家庭责任的思考。
  • 诗中的“学道鱼千里,辞家貉一丘”暗示了逝者生前可能有着非凡的成就或追求,但在生命的终结面前,这些成就显得微不足道,只能留下深深的怀念。
  • “幸哉犹有子,可解二亲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的责任和希望孩子能够继承父辈的事业,解除父母的忧虑。
  1.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挽盛君时》简洁而富有情感,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考。
  • 诗中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将逝者生前的成就与生命的脆弱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挽盛君时》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宋代诗歌,通过对逝者的回忆和对生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生命和死亡、家庭与责任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