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篱边野水涯,三花雨蕊带春来。
且图冷淡为生活,不傍门庭闹热开。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是宋代诗人赵时韶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 作者简介:
- 赵时韶,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魏王廷美九世孙,曾为当时的著名文人王伯大客座。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推崇,但现存作品较少,仅存一卷。
- 诗歌原文:
- 春在枝头有浅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春天山间梅树的景象。首句“春在枝头有浅深”以简洁的语言点出春天的到来,梅花含苞待放或已微微绽开,层次分明。同时,诗人通过梅花的香气辨识出远处的云雾,展现出清新脱俗的意境。
- 艺术手法:
- 整首诗采用白描的手法,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
- 历史背景:
- 在北宋时期,文人雅士经常通过诗词来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山园小梅》这首诗可能是赵时韶在某个特定的季节或时刻所创作的,用以表达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
- 文化意义:
-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之一,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坚韧和高洁,还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赵时韶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这种精神的追求和赞美。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