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宿闻陆昭中病痁

伟干亭亭叹辙鳞,弊裘破帽厌京尘。
一官耻作儿女态,扁舟去卜渔樵邻。
他乡未办饘粥计,何物更能寒热人。
努力扶持饱吃饭,秋风江上正鲈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鼎的《至宿闻陆昭中病痁》是一首宋代的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赵鼎通过描绘陆昭中的身体状况及其心境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以及自身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出生于解州闻喜县(今属山西)。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历任右司谏、殿中侍御史等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潮州,最终以绝食自尽,终年五十五岁。

  2. 诗歌原文:《至宿闻陆昭中病痁》
    伟干亭亭叹辙鳞,弊裘破帽厌京尘。
    一官耻作儿女态,扁舟去卜渔樵邻。
    他乡未办饘粥计,何物更能寒热人。
    努力扶持饱吃饭,秋风江上正鲈莼。

  3. 诗歌解析

  • 第一联:“伟干亭亭叹辙鳞,弊裘破帽厌京尘。”这两句通过“伟干”“亭亭”和“辙鳞”“破帽”的比喻,生动地刻画了陆昭中的形象,表达了对其身体状态的担忧与同情。同时,“厌京尘”暗示了他的官场生涯已经疲惫不堪。
  • 第二联:“一官耻作儿女态,扁舟去卜渔樵邻。”这里的“儿女态”可能暗指其官场上的圆滑世故,而“扁舟去卜渔樵邻”则透露出他想要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内心的平静。
  • 第三联:“他乡未办饘粥计,何物更能寒热人。”此句表达了他在异乡的孤独感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何物更能寒热人”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困惑。
  • 最后两联:“努力扶持饱吃饭,秋风江上正鲈莼。”这两句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努力维持生计,享受秋天江上的鲈鱼之味。这种豁达的人生哲学与他的仕途挫折形成了鲜明对比。

赵鼎的《至宿闻陆昭中病痁》不仅是一首描写人物情感与生活态度的诗歌,也是一首反映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