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一首

此生已复外升沉,出处由来着意深。
拙甚但知闲可乐,灾馀犹有病相寻。
贫难调护漳滨卧,老自消除魏阙心。
庄舄钟离各怀土,吴儿莫笑作秦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卧病一首》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寒窗灯尽月斜辉,珮马朝天独掩扉。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 翻译:夜深人静时,灯火阑珊,月亮斜挂,诗人独自关闭着门。清晨的朝霞映照在佩饰之上,显得格外孤独。秋天的露水已经打湿了秦地的柳树,白云也仿佛在空中悠长地生长着。疾病让我难以送别客人,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我试图写信告诉家人我的病情,但始终没有寄出,只能听见南飞的燕子和大雁传来的消息。
  1. 作者许浑简介
  •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或仲晦,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晚期诗人之一,被誉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 他的诗作以怀古、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上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著称。然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尤擅长写水与雨之景。他与杜甫齐名,后人常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来形容两位诗人的创作特色。
  1. 诗歌的主题
  • 《卧病一首》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病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个人对于生命、健康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 诗中的“寒窗灯尽月斜辉”和“病中送客难为别”等句子,透露出诗人身处逆境却仍保持着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身体的不适和生活的艰辛,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1. 诗歌的艺术特点
  • 《卧病一首》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律体特征。诗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唐代诗歌追求形式美的传统。
  • 在语言运用上,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清露已凋秦塞柳”中的拟物手法,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失落。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卧病一首》作为一首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了解唐代诗歌风貌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唐代文人心态和生活状态的珍贵资料。
  • 该诗的流传使得许浑的名字得以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赏析的对象。

《卧病一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作品。它通过对疾病状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健康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和哲学上的启示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