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牡丹

正绿阴浓,莺声懒,庭院寒轻烟薄。天然花富贵,逞夭红殷紫,叠葩重萼。醉艳酣春,妍姿浥露,翠羽轻明如削。檀心鸦黄嫩,似离情愁绪,万丝交错。更银烛相辉,玉瓶微浸,宛然京洛。朝来风雨恶。
怕僝僽、低张青油幕。便好倩、佳人插帽,贵客传笺,趁良辰、赏心行乐。四美难并也,须拼醉、莫辞杯勺。被花恼、情无着。长笛何处,一笑江头高阁。极目水云漠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酺·牡丹》是赵以夫创作的一首词,展现了牡丹花的富贵与美丽。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 赵以夫,宋代长乐人。字用父,号虚斋,宋室后裔,彦托之子。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累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与刘克庄修国史,善慢词,有《虚斋乐府》等作品传世。
  • 时代背景: 《大酺·牡丹》创作于宋代,这是一个诗赋盛行的时代。诗词在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工具,也是记录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
  1. 内容赏析
  • 描写手法: 赵以夫通过精细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香气,如“花照宝砌,香泱玉瓶”等句子,生动地勾勒出牡丹的娇艳和芬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牡丹盛开的园林之中,感受到那份独特的美。
  • 情感表达: 通过对牡丹花的描写,赵以夫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还透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流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文化内涵: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富贵和美好的象征。在《大酺·牡丹》中,牡丹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审美观念。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 赵以夫在词中巧妙地使用了“天然花富贵,逞夭红殷紫,叠葩重萼”等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词的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置身于牡丹花开的美景之中。
  • 语言风格: 词的语言风格典雅而不失豪放,既有细腻的描述,又有宏大的气势。这种风格既体现了词人的高超技艺,也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 音乐效果: 作为一首词,《大酺·牡丹》在音乐上同样具有极高的成就。其韵律和谐,节奏明快,适合吟唱,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 《大酺·牡丹》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宋代诗词中的佳作之一。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宋代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对后世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传承价值: 作为赵以夫的代表作品,《大酺·牡丹》不仅是研究宋代诗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的价值在于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大酺·牡丹》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赵以夫卓越的艺术才能,也体现了宋代诗词的辉煌成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的魅力,以及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