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鸾梅

江南春早。问江上寒梅,占春多少。自照疏星冷,只许春风到。幽香不知甚处,但迢迢、满汀烟草。回首谁家竹外,有一枝斜好。
记当年、曾共花前笑。念玉雪襟期,有谁知道。唤起罗浮梦,正参横月小。凄凉更吹塞管,漫相思,鬓华惊老。待觅西湖半曲,对霜天清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孤鸾(梅)》是宋代诗人赵以夫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孤鸾寻觅伴侣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寂寞的感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赵以夫是宋朝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深受后人推崇。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孤鸾(梅)》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文学史上,该作品因其深刻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而成为研究宋词的重要文献。
  2. 诗歌原文:江南春早。问江上寒梅,占春多少。自照疏星冷,只许春风到。幽香不知甚处,但迢迢、满汀烟草。回首谁家竹外,有一枝斜好。记当年、曾共花前笑。念玉雪襟期,有谁知道。唤起罗浮梦,正参横月小。凄凉更吹塞管,漫相思、鬓华如雪。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孤鸾寻找伴侣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中“自照疏星冷,只许春风到”一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独自在料峭春寒中绽放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歌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体验,使得《孤鸾(梅)》成为宋词中的杰作。

总结上述内容,可以得出《孤鸾(梅)》不仅是一首表达孤独与寂寞情感的诗词,也是一首展现诗人高超艺术技巧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