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牡丹和梁质夫

倾国精神,娇无力、亭亭向谁。还知否,羞沈月姊,妒杀风姨。满地胭脂春欲老,平池翡翠水新肥。祗花王、富贵占韶光,真绝奇。
香暗动,人未知。翻玉拍,度金衣。任轻红殷紫,对景偏宜。闻道洛阳夸此地,因思京国太平时。向沉香亭北按新词,乘醉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牡丹和梁质夫》是宋代诗人赵以夫的作品。下面将详细地解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 倾国精神,娇无力、亭亭向谁。还知否,羞沈月姊,妒杀风姨。满地胭脂春欲老,平池翡翠水新肥。只花王、富贵占韶光,真绝奇。香暗动,人未知。
  1. 诗词鉴赏
  • 《满江红·牡丹和梁质夫》是宋代诗人赵以夫的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雍荣,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颂扬。
  1. 创作背景
  • 此诗词作于宋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成就。在古代文人雅集中,此类作品常被用来抒发情感,展现个人风采。赵以夫作为宋代的一位杰出文人,其诗词多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社会面貌。
  1. 文化价值
  • 此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繁荣与富贵,而《满江红·牡丹和梁质夫》正是通过对牡丹这一主题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美的崇尚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1. 艺术特色
  • 赵以夫在《满江红·牡丹和梁质夫》中巧妙地利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牡丹的高贵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赵以夫的《满江红·牡丹和梁质夫》不仅是对牡丹这一植物美丽形态的赞颂,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看到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们在文化艺术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