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稽古阁晚眺

檐外川原迥,烟中草树微。
山城暮吹角,客子泪沾衣。
岁月经身老,行藏与愿违。
归禽带落日,渺渺背人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稽古阁晚眺》是由南宋诗人蔡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人生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作者的相关背景信息:

  1.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虽不明确,但可推测为作者晚年之作。蔡楠在壮年时期因诗歌而闻名,与当时的文人交往甚密,如曾纡、吕本中等。他不仅诗名显赫,还曾担任过宜春别驾和袁州通判等职务。这样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并欣赏到更多自然景观,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促成了这首《登稽古阁晚眺》的诞生。
  2. 内容赏析:诗篇开篇“檐外川原迥”描绘了稽古阁附近开阔的景色,远处的川原(指河流)延伸至远方,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接着“烟中草树微”则用朦胧的烟雾和稀疏的草木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图景。这种对比使得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身处山城之中,面对暮色四合时的宁静与孤独。
    第三句“山城暮吹角”,反映了当时傍晚时山城的寂静,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最后三句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受。岁月不仅改变了他的容颜,也改变了他的行藏,即生活理想和志向。归途的鸟儿带着落日飞去,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3. 作者介绍:蔡楠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字坚老,号云壑道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蔡楠的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有《云壑隐居集》、《浩歌集》等作品传世。

《登稽古阁晚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形式,还能深入了解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