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驳

舟小名为驳,临河体实轻。
扪滩鱼贯上,放溜雁行行。
云气仙山静,风声远树鸣。
时和春又暮,旷览可娱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祁门驳》是宋代诗人赵公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围绕该作品的内容、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介绍:

  1. 作品原文
  • 舟小名为驳:诗句中的“舟小名为驳”表明这是一首描写舟行于河上的诗作,其中“驳”字可能指的是一种小型的船只或舟子。
  • 时和春又暮:这句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同时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 旷览可娱情:最后一句“旷览可娱情”意味着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内心获得了愉悦和满足感。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赵公豫(宋平江常熟人),字仲谦,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他在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历任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等职,最终以宝谟阁待制的身份退休。赵公豫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其文学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突出,但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公豫仍能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简洁明快:赵公豫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图。
  • 含蓄蕴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使读者能够在欣赏文字之余,感受到一种无言的美。
  • 情感真挚:整首诗歌洋溢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高尚情操。
  1. 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祁门驳》不仅是赵公豫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宋代诗词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审美教育:通过学习赵公豫的诗作,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性。
  • 历史见证:作为文学作品,它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祁门驳》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