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园驿佛桑花

溪馆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醉于人。
可怜万木雕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
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
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耕园驿佛桑花》是南宋诗人蔡襄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晚秋时节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命顽强生命力的赞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蔡襄,北宋政治家、学者、书法家及画家,以其卓越的文学造诣与艺术成就著称于世。其作品多以抒情言志、描写自然景观为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1. 诗歌原文
    溪馆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醉於人。
    可怜万木彫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
    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
    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

  2. 诗词赏析

  • 意境营造:诗中通过“溪馆初寒似早春”等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不失生机的早春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寒花相倚醉於人”则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寒花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 自然美:诗中的“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两句,不仅描绘了佛桑花的美丽,更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佛桑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其幽香似乎能穿过车辙,让人心醉神迷。
  • 生命力的赞歌:“可怜万木彫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展现了佛桑花在众多凋零之木中的傲然挺立,它不畏惧寒冬,即使在万木凋零之际,依然能够展现出勃勃生机。这种对生命的顽强赞美,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 哲理思考:诗的最后一句“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则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名园中的花卉争相斗艳,然而佛桑花却选择在荒野中绽放,不求与人争艳,这种淡泊明志的态度令人敬佩。

《耕园驿佛桑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情感丰富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和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理解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