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 · 梅

年年长见傲寒林。压群英。有馀清。曾被芳心,红日恼诗情。玉质暗香无限意,偏婉娩,尽轻盈。
今年潇洒照歧亭。更芳馨。也峥嵘。无奈多情,终是惜飘零。谁与东君收拾取,怕风雨,挫瑶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神子·梅》是一首由宋代词人赵长卿创作的文学作品,该词作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是对该词的介绍:

  1. 作者介绍: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宋宗室后裔,生活于南丰(今属江西),生平资料不详。他的生平虽然未详细记录,但从其作品的风格中可以窥见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2. 创作背景:《江神子·梅》的创作时间与作者生平并无直接关联,但考虑到赵长卿生活在北宋时期,这首词可能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借咏梅以寄托个人的情感或志向。

  3. 艺术特色:《江神子·梅》在艺术上展现了赵长卿深厚的词学功底。词中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词中的“压群英”、“玉质暗香”等句,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梅花傲雪凌霜、清丽脱俗的特质。这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高洁的人格追求。

  4. 文化意义:《江神子·梅》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的艺术成就也影响了后世文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梅花常被视为坚韧不拔、高洁独立的化身,赵长卿通过这首词,将这种精神赋予了梅的形象,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江神子·梅》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词作,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才华,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道德理想的崇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