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惠山其三

维舟上重巘,景物近斜晖。
流水连珠落,残花碎锦飞。
白云随步武,香鸟傍轩扉。
拂井松倾盖,缘崖藓上衣。
池光清可鉴,竹色翠成围。
更接高僧话,林梢带月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惠山其三》是宋代蒋之美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蒋之美,北宋诗人、画家,字少章,号南湖居士,与苏轼等文人交往甚密。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自然,以清新脱俗著称,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 诗歌原文:《游惠山其三》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七言律诗。诗句如“维舟上重巘,景物近斜晖”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惠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白云随步武,香鸟傍轩扉”则通过自然景观勾勒出一个宁静祥和的画面。最后两句“更接高僧话,林梢带月归”则透露出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3. 作品鉴赏:《游惠山其三》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也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于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的“一瓯谁与共”一句,流露出一种孤寂之感,反映了他在特定的环境中享受着宁静与美好,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独和寂寞。

  4. 背景影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苏轼游览无锡惠山时,他曾担任杭州通判,因此称钱塘倅。在此期间,他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并受到了王武陵、窦群、朱宿等人的启发,创作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

《游惠山其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让后人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