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从日涉,董子不窥园。
行乐从吾好,安恬亦性根。
我今勤抱瓮,花发应开樽。
安得恢馀地,群珍剩阐坤。
和小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小圃》是宋代赵希逢的一首诗词。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了解其作者背景、内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以下将详细解析:
作者简介:赵希逢是宋朝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于了解宋代的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赵希逢生于宋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孙的家族,理宗淳祐间,以从事郎为汀州司理。尽管具体生平不详,但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推测赵希逢可能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诗词原文:《和小圃》是一首充满田园诗情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诗句“渊明从日涉,董子不窥园”描绘了陶渊明和董仲舒两位古代贤人的高洁生活态度。这种对古代贤人生活方式的引用不仅体现了赵希逢对古典文化的深厚理解,也反映了他追求精神境界和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
诗词赏析:《和小圃》不仅是一首表达田园生活情趣的诗词,也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的“我今勤抱瓮,花发应开樽”表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理念。
通过对《和小圃》及其作者赵希逢的深入了解,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指导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