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山

山因先师成令名,人心仰止悬青冥。
文侯北面款山扃,石室至今犹南倾。
直松万林天籁声,长材大栋资连甍。
溪泉四出照骨清,润物功溥民罔争。
朝兮新云泽根茎,暮兮和风发勾萌。
山川气禀天地英,民何知为夫子灵。
魏最称治由师经,晋俗自是多诸生。
时尚辞华取未精,皓首学行徒修明。
非无神降弼王庭,国朝当议平文衡。
斯文未丧吾道亨,商之传授今可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子夏山是一处著名的文化和自然景观,位于中国山西省汾阳市城区西北约五十华里处。该地因孔子的高徒、魏文侯的师傅子夏晚年退隐于此并设教西河而得名。以下是对子夏山的详细介绍:

  1.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子夏山位于汾阳市城区西北约五十华里处,周长12公里,主峰海拔1690米。
  • 历史沿革:子夏山最早名“隐泉山”,后又称“大陵山”。因孔子高徒、魏文侯之师子夏晚年退隐于此,设教西河,唐朝时玄宗改称此山为“子夏山”。
  • 行政划分:清光绪元年(1875年)之前,山之阳仍属汾阳,山之阴划归文水县。民国初重划县界后,山之阳仍属汾阳,山之阴划归文水县。
  1. 自然景观特点
  • 山峰与地貌:子夏山的主峰海拔1690米,远视上形成石雁展翅之势,故有“石雁山”之称。
  • 石窟与景点:山上有一石窟号称隐堂洞,亦称子夏室,其东有马跑泉。
  • 环境描述:子夏山层岩叠嶂,巍峨高峻,如黛如画,颇有意蕴。
  1. 文化意义与传说
  • 历史人物:子夏山因位列“七十二贤”第四名的子夏而得名,孔子的高徒、魏文侯的师傅子夏晚年退隐于此。
  • 文化传承:山上有一石窟号称隐堂洞,亦是子夏室,因此成为子夏学说的传播之地。
  1. 相关文献记载
  • 郦道元记载: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途经子夏山,并留下“水出谒泉山之上顶,俗云‘雨愆时,是谒是祷,故山得其名,非所详也’”的记载。
  • 唐玄宗命名:唐朝时期,因子夏姓卜名商,所以子夏山又名卜山和商山。
  1. 旅游体验
  • 观光路线:游客可以沿着山路游览,观赏隐堂洞等自然景观,感受子夏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活动建议:除了观光外,还可以参与一些与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访问子夏的遗迹,了解他的教学和生活情况。

在考虑前往子夏山参观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

  • 了解当地的天气状况,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 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 如果是登山爱好者,可以提前查阅相关信息,规划合适的登山路线。
  • 如果有机会,可以尝试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这将使您的旅行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子夏山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址,还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以其独特的地理形态、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与历史名人的联系,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访的地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