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二首

野色烟波外,西风橘柚香。
湖光杳无际,山色忽深藏。
塔古灯犹照,坛馀灶已荒。
何当蜕尘鞅,从此访渔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橘二首》是宋代赵与的一首五言律诗,咏物诗

《橘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赵与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情感表达而闻名。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对《橘二首》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橘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赵与,他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不详,但可以确定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代,这可能在他的诗歌中有所反映。
  1. 诗歌原文:《橘二首》,是宋人赵与所作,内容如下:
    野色烟波外,西风橘柚香。
    湖光杳无际,山色忽深藏。
    塔古灯犹照,坛余灶已荒。
    何当脱尘鞅,从此访渔郎。

  2. 诗歌赏析

  • 《橘二首》以“橘”为题,通过描绘橘园的自然景色和农事活动,展示了宋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首章“野色烟波外,西风橘柚香”,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宽阔的原野景象,再以秋风中的橘柚香气作为画面的背景,形成了一种生动的视觉效果。
  •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橘园的景致。“湖光杳无际,山色忽深藏”,描述了湖面与远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 “塔古灯犹照,坛余灶已荒”,则是对橘园内设施的描述。古老的塔灯在夜幕中依然明亮,而坛上的残灶则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 最后两句“何当脱尘鞅,从此访渔郎”,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尘鞅”指的是世俗名利,“渔郎”则是指隐逸的生活状态。
  •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橘二首》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诗人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 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五字,共八句。这种形式使得诗歌既整齐划一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点。
  • 此外,诗歌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1. 历史评价
  • 《橘二首》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它不仅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在宋代文人中,有许多人也创作过咏橘的诗歌,如李石的《香橘二首·霜余袅袅撷秋芳》。这些作品都以橘子为主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 《橘二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精神。

《橘二首》作为宋代赵与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作品。它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