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红英

东风冽。红梅拆。画帘几片飞来雪。银屏悄。罗裙小。一点相思,满塘春草。
空愁切。何年彻。不归也合分明说。长安道。箫声闹。去时骢马,谁家系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摘红英》是宋代赵汝茪所作的一首词。在这首作品中,赵汝茪运用了典型的“比兴”手法和浅显自然的词句,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摘红英》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东风冽。 红梅拆。 画帘几片飞来雪。银屏悄。 罗裙小。 一点相思,满塘春草。空愁切。何年彻?不归也合分明说。长安道。箫声闹。 去时骢马,谁家系了?

  2. 诗词赏析

  • 景情交融:《摘红英》通过描绘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象——东风、红梅、雪花,以及人物的服饰与情感变化,展现了一种季节更替中的微妙情感。
  • 语言特色:作者采用口语化的词句,使得整首词平易近人而不失文学韵味。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学习民间词的成果,还反映了词人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 主题表达:全词以思妇怀人、伤春的主题贯穿始终,细腻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绪变化,并通过自然景象的转换来隐喻或象征人物的情感历程。
  • 情感传达:词中流露出的是对远在他乡的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无法归家团聚的无奈和惆怅。这种情感的表达直白而真挚,让人易于产生共鸣。
  • 文化意义:作为宋词的代表作品之一,《摘红英》不仅展示了赵汝茪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宋代词风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代环境:赵汝茪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 地域特色:宋代的词坛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词人,如苏轼、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赵汝茪的词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社会价值。

《摘红英》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厚意、富有哲理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后人传颂并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