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莽传寄廖判府

噫吁嚱,噫嚱一曲难为听,桑麻垄亩今荆榛。子规夜诉仓庚鸣,时至气化能无声。
高皇神武百世业,安汉小子为凭陵。九十六万目可掩,奈何从臾皆群臣。
臣乎臣乎胡乃尔,富汝贵汝庸何生。炎精白昼欲晦蚀,日角眉目尤精神。
古来权柄不早去,止为鱼肉涂生灵。生灵涂炭自兹始,古往今来只如此。
重华一去何时还,志士幽人泪如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王莽传寄廖判府》是宋代诗人蔡沈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蔡沈,字深之,南宋诗人、学者,其文学成就颇丰。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以其对古文词的贡献而闻名。
  2. 原文节选:桑麻垅亩今荆榛,子规夜诉仓庚鸣,时至气化能无声。高皇神武百世业,安汉小子为凭陵。九十六万目可掩,奈何从臾皆群臣。臣乎臣乎胡乃尔,富汝贵汝庸何生。炎精白昼欲晦蚀,日角眉目尤精神。古来权柄不早去,止为鱼肉涂生灵。生灵涂炭自兹始,古往今来只如此。重华一去何时还,志士幽人泪如雨。
  3.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对王莽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权力斗争的深刻思考。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诗人揭示了历史进程中的权力更迭与人民疾苦之间的关联。诗中的“子规夜诉仓庚鸣”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暗含着社会动乱带来的影响。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切关注。
  4. 作品背景:《读王莽传寄廖判府》的创作背景复杂而深刻。作为宋代文人,蔡沈身处一个动荡的时代,目睹了许多社会变迁和政治斗争。因此,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时代动荡的反思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和思考。
  5.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语言技巧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哲理性,又不失艺术美感。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变革的敏锐洞察。

《读王莽传寄廖判府》不仅是蔡沈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更是宋代文人对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敏感观察力以及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