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联华萼,登临拥旌幢。
从行真凤雏,不数襄阳庞。
圣人念远民,暂辍临此邦。
共惊后夔手,胡为调众腔。
公独体上意,勤民起膏肓。
馀闲养诗勇,万钧一指扛。
谢家内集盛,文彩今可双。
江白曳缟练,山青逼轩窗。
缅怀风幡语,闻者拱手降。
独此双泉老,机锋暗相撞。
曹溪一滴水,倾出白玉缸。
至今正脉通,洪流咽三江。
远水注江腹,浮云荡山胸。
悠悠动遐想,矗矗标奇峰。
祖意透今古,风期协霜钟。
诗中无碍辨,未信景能供。
黄堂正多暇,森戟闲卫兵。
月波复荡漾,遥接银河倾。
天高万物肃,星润三阶平。
使君乐岁丰,高台延客登。
从来中秋夕,难得满意晴。
江山自高下,歌管摇空明。
参差桂影动,清湿露华凝。
新诗出妙思,心境还双清。
皎如白玉壶,满中贮冰凌。
坐久群动息,风生两腋轻。
觞咏有馀乐,何物更关身。
不减庾楼兴,风流自古情。
青原台次前人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原台次前人韵》是宋代诗人刘才邵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诗歌内容:《青原台次前人韵》是一首描绘登临青原台所见景色与感悟的诗作。在这首诗中,刘才邵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抱负。全诗如下:伯仲联华萼,登临拥旌幢。从行真凤雏,不数襄阳庞。圣人念远民,暂辍临此邦。共惊后夔手,胡为调众腔。公独体上意,勤民起膏肓。余闲养诗勇,万钧一指扛。谢家内集盛,文彩今可双。江白曳缟练,山青逼轩窗。
- 作者信息:刘才邵,北宋时期的文人,其创作风格独特,擅长写景叙事。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 艺术特色:《青原台次前人韵》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景,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如语言的运用、意象的创造、情感的表达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也是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观念、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受到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 历史背景:在宋代,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矛盾尖锐,文人阶层普遍关注时政民生,渴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才邵的这首《青原台次前人韵》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现代应用:虽然《青原台次前人韵》的创作时代距今已远,但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依然不减当年。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和传承这首诗的精神内涵,将其视为一种精神财富加以继承和发扬。《青原台次前人韵》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扬。
刘才邵的《青原台次前人韵》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被人们所传诵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