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与故人分此袂,倒指数年今不啻。
天涯何意得相逢,一笑向君聊破涕。
静垂双耳听韶頀,濯洗凡襟无郑卫。
频将短烛剪寒花,正恐今宵如梦寐。
至豫章茂直座上戏书
介绍
《至豫章茂直座上戏书》是宋代文学家郑刚中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与故人的深厚情谊及对友情的珍视。以下将介绍文学作品:
作者背景:郑刚中,字享仲,号北山,生于两宋之际的金华(今属浙江),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出身。在宋金议和期间,他被任命为陕西分画地界使,因治蜀有方略、专横而受到秦桧的赏识。然而,由于触怒秦桧,郑刚中被罢官并流放至濠州团练副使,后死于贬所。
作品原文:
忆与故人分此袂,
倒指数年今不啻。
天涯何意得相逢,
一笑向君聊破涕。
静垂双耳听韶頀,
濯洗凡襟无郑卫。
频将短烛剪寒花,
正恐今宵如梦寐。作品鉴赏:《至豫章茂直座上戏书》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昔日与故人分别的情景回忆,表达了对朋友重逢的喜悦和对友情深厚的情感。诗中“天涯何意得相逢”和“一笑向君聊破涕”等句子,描绘了诗人在意外重逢时的心情,充满了惊喜和释然。同时,“静垂双耳听韶頀”和“濯洗凡襟无郑卫”则体现了诗人在聆听古乐和清洗心灵后的平和与超脱。最后以“频将短烛剪寒花”和“正恐今宵如梦寐”作结,寓意着尽管人生短暂如梦,但能与知己共度时光已足珍贵。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与郑刚中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反映了其政治生涯中的起伏和对友情的珍视。从早年的科举入仕到中年的政治风波,再到晚年的不幸遭遇,郑刚中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在政治高压和个人命运多舛的背景下,他能与朋友保持联系,共同度过艰难时刻,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这首诗,郑刚中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感慨,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在困难面前要珍视并坚守内心的纯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至豫章茂直座上戏书》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诗歌,更是郑刚中个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展示了他对友情的真挚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