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饮木樨花下

东山有佳处,修竹临沧浪。
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
玉露后丛菊,先作万蕾黄。
置之婆娑杪,金钉澹荧煌。
或云仙人醉,披披绿罗裳。
随此小佩玦,散落天一方。
我来便酌酒,是否那能详。
但怪秋山老,犹有幽意长。
哦诗未得诗,已照明月光。
乐哉径酪酊,知在夫何乡。
岂非化蝴蝶,以梦栖其旁。
明朝整冠坐,开卷书亦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饮木樨花下》鉴赏

郑刚中,宋代的文人,他的作品《小饮木樨花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此诗是诗人在东山游览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秋天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和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中的“东山有佳处,修竹临沧浪。”勾勒出了一处清幽秀丽的环境。东山之景,修长的竹子,碧波荡漾,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而“木樨寄孤芳”则表达了木樨花独自散发出的独特香气和高洁的品质。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木樨花的美丽,也寓意着自己追求高尚品德的决心。

“玉露后丛菊,先作寓蕾黄。”描述了秋日里菊花盛开的情景,以及它们在露水中绽放出金黄色的花瓣。这种景象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置之婆娑杪,金钉澹荧煌。”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些菊花在枝头摇曳生姿的样子,宛如镶嵌着金色的小饰品,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诗中最动人的部分可能是“我来便酌酒,是否地能详。”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面对这美丽的景色,诗人没有沉溺于其中,反而选择饮酒自酌,寻找内心的宁静。然而,诗人并未满足于此,而是更进一步地思考,对于生活的理解是否足够深刻。

“但怪秋山老,犹有幽意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慨,即使秋天已经过去,但是那份幽深的意境依然存在,让人回味无穷。

《小饮木樨花下》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景色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人生哲学诗。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