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资州东岩

径转得幽谷,云岩屹相向。
谽谺偃重檐,弯环依叠嶂。
缅想融结初,镌镵自天匠。
了无斧凿迹,但觉盘根壮。
深可数千尺,广逾八九丈。
洞穴既窈窕,松门亦昭旷。
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
巨楠布幢盖,翠蔓垂帷帐。
木灵不知名,境幽或难状。
我时驰征轺,奔走倦尘鞅。
获此一段奇,欣然惬微尚。
欲去兴未阑,行行重回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资州东岩》是宋朝诗人郑钢创作的一首诗。诗中的描写细腻生动,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慨。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郑钢,字子寿,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
  2. 诗句原文:迳转得幽谷,云岩屹相向。谽谺偃重檐,弯环依叠嶂。缅想融结初,镌鑱自天匠。了无斧凿迹,但觉盘根壮。深可数千尺,广逾八九丈。洞穴既窈窕,松门亦昭旷。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巨楠面幢盖,翠蔓垂帷帐。
  3. 诗意解析:诗中“径转得幽谷”描绘了一道曲折的小径引向深邃而幽静的山谷,给人以神秘而宁静的感觉;“云岩屹相向”则形容远处的岩石与云雾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诗人通过对岩石的描述,如“巨楠面幢盖,翠蔓垂帷帐”,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景象和生机勃勃的自然美。
  4. 作品赏析:此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更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5.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朝,那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多有游历山水之雅兴。郑钢作为当时知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心态,因此《题资州东岩》也可以视为他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题资州东岩》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诗篇,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体现了宋人在面对复杂社会时的一种文化追求和精神寄托,是研究宋诗、了解宋代文人心态的重要作品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