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贾老

世事一毫不挂眼,放怀只用酒为年。
已从车后携一榼,更向杖头留百钱。
顾我曾传丹鼎诀,疑君便是紫芝仙。
忽如蝉蜕不复见,雨坏茅斋八九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贾老》是宋代诗人郑獬的一首诗作。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描绘了一位隐逸高士的生活状态和他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以下是对《伤贾老》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世事一毫不挂眼,放怀只用酒为年。
    已从车后携一榼,更向杖头留百钱。
    顾我曾传丹鼎诀,疑君便是紫芝仙。
    忽如蝉蜕不复见,雨坏茅斋八九椽。

  2. 诗歌解析

  • 世事不关心:诗的前两句“世事一毫不挂眼,放怀只用酒为年”,表达了作者对于外界纷争和名利的漠视。他宁愿用酒消愁,也不愿被世俗所累,体现了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
  • 生活简朴:诗中的“已从车后携一榼,更向杖头留百钱”描述了他生活的简单与节俭。他不仅在物质上追求简约,更在精神上寻求自由。
  • 传承道法自然:诗的后两句“顾我曾传丹鼎诀,疑君便是紫芝仙”暗示了他曾经学习过道家或道教的修炼方法,并怀疑这位隐士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仙人。
  • 人生短暂:最后一句“忽如蝉蜕不复见,雨坏茅斋八九椽”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如同蝉蜕般轻易地脱离尘世,生命的脆弱让他感到无奈和悲哀。
  1. 创作背景
  • 郑獬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普遍崇尚道教思想,他们追求的是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因此,《伤贾老》很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
  • 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郑獬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通过了解《伤贾老》,可以感受到郑獬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对于生活哲学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隐士生活的描述,更是对个人修养、精神追求和文化理想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