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头黄芍药

扬州绝格已为稀,北土花翁载得归。
白玉圆盘围一尺,满堆金缕淡黄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丝头黄芍药》是宋代诗人郑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扬州丝头黄芍药被一位北方的花友带回。以下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地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与作者:郑獬生活在宋朝,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的文化环境影响。
  • 地理特色:扬州作为当时的文化名城,拥有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植物资源,为郑獬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
  1. 诗歌原文
  • 白玉圆盘围一尺
  • 满堆金缕淡黄衣
  1. 诗句解析
  • 白玉圆盘围一尺:以玉盘比喻芍药的形状,突出了其娇小精致的外观。
  • 满堆金缕淡黄衣:用金色的线条描绘花瓣,展现出芍药色彩的淡雅,如同黄金点缀的衣衫。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郑獬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白玉圆盘”、“金缕淡黄衣”等,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极强,读来令人仿佛置身于扬州的芍药园中。
  • 语言简练:虽然采用了丰富的意象,但整首诗的语言表达却相当简洁,没有冗余之词,体现了郑獬深厚的文学功底。
  1. 情感表达
  • 赞美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郑獬展现了对扬州丝头黄芍药这一独特花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思乡之情:诗中的“北土花翁载得归”可能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异地生活的感慨。
  1. 文化价值
  • 地域文化:这首诗不仅是对扬州地区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当地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弘扬。
  • 文人墨客:通过郑獬的诗作,可以看到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现力。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

  • 阅读背景资料:深入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时代精神。
  • 欣赏不同版本:可以尝试阅读其他诗人对《丝头黄芍药》的解读,比较不同观点,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

《丝头黄芍药》不仅仅是一首诗作,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宋代扬州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每一位读者深入研读并传承下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