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倾动长江流,黄芦群雁满沧洲。
扫开长安尘土窟,写出江南烟水秋。
两雁斜飞入空阔,四雁顾慕横沙头。
高风拉折苍玉干,芦花雪尽无人收。
赤日飞光不敢近,但觉爽气屏间浮。
尝闻画龙入神变,坐驰云雨天地游。
只恐此雁亦飞去,潇潇万里谁能留。
省中画屏芦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省中画屏芦雁》是宋朝诗人郑獬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将对这首诗歌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进行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郑獬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传达深远的情感与哲理。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歌原文及翻译赏析:《省中画屏芦雁》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宋诗中的瑰宝之一。全诗通过对芦苇群雁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秋日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诗句如“扫开长安尘土窟,写出江南烟水秋”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离纷扰、亲近自然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在艺术上追求自然真实、情感真挚的创作理念。
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黄芦群雁不仅仅是秋天的象征,更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由、高洁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高风拉折苍玉干,芦花雪尽无人收”等意象,都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气质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的一种风貌,即文人雅士在精神追求上的独特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省中画屏芦雁》作为郑獬的经典之作,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借鉴。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艺术上成功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宋代文化的窗口,值得深入研读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