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清映阁

数椽茅屋小桥头,地段无多景自幽。
为爱平池三尺水,最宜明月一轮秋。
静留人影摇歌扇,轻动风涟下钓钩。
相去幽居无十步,不论时节恣来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清映阁》是宋代诗人邓深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幽雅的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游玩心情。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具体分析:

  1. 作者背景:邓深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赋清映阁》的创作时间虽未详,但从诗中流露出的闲适与淡泊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在邓深晚年或隐居时期所作。这一时期的文人往往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生活的艺术化处理。

  2. 诗歌原文:数椽茅屋小桥头,地段无多景自幽。为爱平池三尺水,最宜明月一轮秋。静留人影摇歌扇,轻动风涟下钓钩。相去幽居无十步,不论时节恣来游。

  3. 诗意解析:《赋清映阁》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诗中的“数椽茅屋小桥头”勾勒出了一个简单却充满生机的背景,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而“为爱平池三尺水,最宜明月一轮秋”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热爱之情。诗中还蕴含着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迁,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4.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园林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的地方。通过这样的艺术作品,文人能够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颂。邓深的这首诗就是这种审美观念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

邓深的《赋清映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趣味,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