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直近诣阙献书报闻

炎晖若探汤,周道行倭迟。
之子忍重跰,斯人方病痱。
上书苍龙阙,移副鼎足司。
卓跞动群听,谓言即张弛。
虞卿万乘相,子房帝王师。
古事可仿佛,世涂实参差。
天阍虎豹深,弃我忽若遗。
却走国西门,素衣化为缁。
行行屡回首,未忍从此辞。
贤者爱其君,肯如悻悻为。
吾闻先达语,进退自有时。
版筑不为辱,饭牛岂嫌迟。
男儿建功名,或与老大期。
努力梁甫吟,古人不予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隐直近诣阙献书报闻》是宋代诗人刘敞的作品。在探讨刘敞的《隐直近诣阙献书报闻》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经历:刘敞,字原父,号公是,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还担任过吏部南曹、知制诰等职务。
  • 政治环境:作为一位直言不讳的政治人物,他的仕途并不平坦。他曾因直言劝谏而与台谏发生冲突,最终被迫外放为永兴军知州,后又因病被召回。
  1. 诗文原文
  • 诗句赏析:《炎晖若探汤,周道行倭迟。之子忍重跰,斯人方病痱。上书苍龙阙,移副鼎足司。卓跞动群听,谓言即张弛。虞卿万乘相,子房帝王师。古事可彷佛,世涂实参差。天阍虎豹深,弃我忽若遗。却走国西门,素衣化为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一个志士怀揣着远大理想,踌躇满志地前往朝廷上书。他满怀信心地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见解,但同时也感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和矛盾。诗中的“天阍虎豹深”,暗示了政治上的险恶和权力中心的复杂;“素衣化为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失望。
  1. 主题思想
  • 政治抱负与现实落差:通过这首诗,刘敞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政治抱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时,他也看到了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 个人境遇与时代变迁:诗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最终选择离开朝廷,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无奈和悲观。这也体现了时代变迁下个人命运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 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刘敞作为一名士大夫,深知自己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和改变现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炎晖”、“周道”等,都富有象征意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和鲜明。
  • 语言风格:刘敞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却饱含深情。他善于运用简洁有力的语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紧凑有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开篇的描写到结尾的总结,都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1.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风貌:这首诗不仅是刘敞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宋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现实的关注和对社会发展的期待。
  • 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文人的思想倾向和文化追求。这对于研究宋代乃至更广泛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敞的《隐直近诣阙献书报闻》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的诗歌,也是对宋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和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