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春风已有情,别来重见眼终青。
空斋夜雨十年后,一醉黄花叫不醒。
挽敖仪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敖仪仲·对坐茶瓯日两回》是宋代诗人刘翼的作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与感慨,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作原文:
对坐茶瓯日两回,胸怀真率向人开。
茶瓯对客如前度,不见先生杖屦来。创作背景:据记载,《挽敖仪仲》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具体时间和地点不详。此诗反映了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理解。
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 意象运用:《挽敖仪仲》中的“对坐茶瓯”和“不见先生杖屦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茶瓯在古代往往象征着闲适与雅致,而杖屦则可能代表着行者或文人的身份。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使用,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与朋友重逢的喜悦和未来相见的期盼。
- 语言风格:该诗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坐和夜雨等日常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同时,诗中的语言节奏也较为平缓,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既顺畅又富有感染力。
- 文化意义及影响:
- 友情的象征:此诗不仅是对两位文人友谊的生动描绘,也是友情长久不变的象征。诗中的“空斋夜雨十年后”暗示了时间虽然流逝,但朋友间的情谊却愈发深厚。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茶瓯、杖屦等物象,表达了与朋友重逢时的激动心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此外,诗中使用了“半面春风已有情,别来重见眼终青”这样的句子,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渴望。
刘翼的《挽敖仪仲》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而成为值得传颂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