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刑

秋气清,秋风高。想见刑台旧居士,巾车独往恣游遨。
偃仰戴公庐,逍遥焦公居。想前辈之风流,悲末俗之崎岖。
白眼睨视,抵掌嘻吁。酌之以漫塘之酒,侑之以漫塘之藕。
酒之味醇而不漓,藕之性洁而不污以泥。于以介眉寿,于以明素守。
对此长歌,其乐如何。相望虽隔于秋水,明月幸同于千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刑”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宋代刘宰的作品名称《寄刑台范黄中》是刘宰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描绘秋高气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范黄中(可能是一个隐士或学者)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社会风俗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人,是一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生涯上有所成就,还以文学创作著称,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等著作。

  2. 作品原文:《寄刑台范黄中》是刘宰的一篇散文,通过秋天的气息和秋风的高远来勾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文中描述了自己想象中的范黄中隐居的生活,以及对于范黄中前辈风流和悲叹末俗崎岖的对比情感。同时,文中也流露出一种对酒和藕的喜爱,认为它们能够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3. 作品赏析:《寄刑台范黄中》不仅是对个人感情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通过对范黄中的描写,刘宰传达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对现实社会风气的不满。

《寄刑台范黄中》是刘宰以个人情感为基础,结合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