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翁

租得西山数亩园,自甘学圃竟穷年。
芟锄如秉太史笔,种接应分造化权。
编竹为防邻犬践,蟠花不碍树禽眠。
圣朝徵士惟科目,束帛无因到尔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园翁》是宋代刘黻的一首七言律诗,出自于《蒙川遗稿》巻三中

这首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示了刘黻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以下是这首诗的一些分析: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刘黻,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南宋温州乐清人。他的一生颇为坎坷,从早年读书到后来的政治活动,再到晚年病卒,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因直言进谏被贬,后又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等高位。
  • 创作时期:《园翁》的创作年份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担任某些官职时所作的,或者是他在官场失意后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抒发。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原文:租得西山数亩园,自甘学圃竟穷年。芟锄如秉太史笔,种接应分造化权。编竹为防邻犬践,蟠花不碍树禽眠。圣朝徵士惟科目,束帛无因到尔前。
  • 解析:诗中的“租得西山数亩园,自甘学圃竟穷年”展现了刘黻对于农耕生活的热爱。他不仅自己亲手耕种,而且将这个过程视为一种艺术创作,如同书写历史一般细致入微。
  • 诗句解读:“芟锄如秉太史笔,种接应分造化权”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他对农事的专注和尊重自然的态度。他不仅关注农作物的生长,还试图通过自己的劳动影响自然界的运作,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 寓意与象征:诗中的“编竹为防邻犬践,蟠花不碍树禽眠”则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和谐共处的向往。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圣朝徵士惟科目,束帛无因到尔前”则是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和讽刺,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

刘黻的《园翁》不仅是一首表达田园生活情趣的诗作,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独特心境和高尚品格。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意义,值得读者深入品读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