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久磔裂,啾啾夸毗子。
仿佛皮毛鲜,孰探古人髓。
我亦坐兹疾,默阒照非是。
束身云瘴乡,凡论悉掩耳。
梦不到伊傅,志惟高角绮。
人生驹过隙,鹿鹿何时已。
耽书夜不睡,省事日高起。
疏苎寒亦燠,硬菜苦犹美。
非忘漆室忧,莫救沙界痏。
生死不可料,何哉为泰否。
佛祖显云封,道源开岭趾。
谁云筑底邦,亶为通德里。
庐陵有可人,访梅一至此。
扣我理义关,无言但心只。
新篇发天趣,步骤古诗史。
穷通从所择,柔舌与刚齿。
和谭学士见寄
介绍
《和谭学士见寄》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刘黻,南宋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
诗歌原文:大道久磔裂,啾啾夸毗子。彷佛皮毛鲜,孰探古人髓。我亦坐兹疾,默阒照非是。束身云瘴乡,凡论悉掩耳。梦不到伊傅,志惟高角绮。人生驹过隙,鹿鹿何时已。耽书夜不睡,省事日高起。疏苎寒亦燠,硬菜苦犹美。非忘漆室忧,莫救沙界痏。生死不可料,何哉为泰否。佛祖显云封,道源开岭趾。谁云筑底邦,亶为通德里。庐陵有可人,访梅一至此。扣我理义关,无言但心只。新篇发天趣,步骤古诗史。穷通从所择,柔舌与刚齿。
诗歌赏析:《和谭学士见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诗中通过对“大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在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
创作背景:据《宋史》记载,刘黻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家和个人的双重危机,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因此,《和谭学士见寄》的创作背景与其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矛盾密切相关。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技巧,如使用“大道”、“啾啾”等自然元素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内心的孤独。同时,诗中的“佛祖显云封,道源开岭趾”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和道教思想的认同和信仰。此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深刻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文化影响:刘黻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其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诗作,成为后人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
《和谭学士见寄》不仅是刘黻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刘黻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哲学和艺术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