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夏孝女

射生户,北山有虎何不射。岂不闻夏家有女年十五,随父樵薪入山坞,父行在前忽遭虎。
女见父伤奋不惧,号泣逐之为虎语。逐之不已虎反顾,弃其父□衔女去。
人言其父死亦苦,我言最苦是其女。想女失父逐虎时,眼不见虎惟见父。
射生户,我今重告汝。汝之生,岂无父与母。勿谓官差尚犹豫,被尔甲兮张尔弩,况虎杀害人多天已怒。
呜呼,虎害人多天若怒,天又何必使渠生下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夏孝女》是宋代诗人郑大惠的作品之一。郑大惠的生平与诗歌创作的具体情况如下:

  1. 基本信息
  • 字号:郑大惠,字子东,号谷口,出生于黄岩(今属浙江)。他是一位能诗文、与杜范友善的诗人,其作品《饭牛集》已佚,但《西山文集》卷三四中有对其《跋郑大惠饭牛集》的记载。
  • 文学贡献:郑大惠在文学领域有显著的贡献,其诗歌被收录于多个古诗词平台。他与杜范友善,并有《饭牛集》。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郑大惠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成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 社会环境:当时社会对于孝道有着高度的重视,而《哀夏孝女》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作品。它通过讲述一个孝女的故事,表达了对孝道的赞美和对社会行为的反思。
  1. 内容概述
  • 原文:诗中描述了射生户北山有虎,父行在前忽遭虎伤的情景。女见父伤奋不惧,号泣逐之为虎语。逐之不已虎反顾,弃其父衔女去。
  • 主题:《哀夏孝女》的主题在于赞美孝女的行为,并通过这个事件反映出对射生行为的批评。诗中通过具体的细节描述来展现孝女的形象和品质。
  1. 艺术特色
  • 叙事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叙事的方式来展开故事,通过具体的对话和行动描绘出人物性格,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故事情境和人物情感。
  • 语言风格:郑大惠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直白易懂,符合宋诗的特点。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哀夏孝女》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社会风貌和孝道文化的重要资料。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教育意义:这首诗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传达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对勇敢行为的肯定,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哀夏孝女》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也传递了对孝道和勇敢的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孝道精神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