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节四时好,此君常眼青。
影摇金破碎,声动玉珑玲。
方丈尘埃绝,高斋醉梦醒。
由来谋野意,不异在林坰。
野竹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野竹亭是一首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野竹亭》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刘攽,字贡父,号公非,北宋临江军新喻人。他是刘敞的弟弟,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任州县官职,后入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最终因反对新法被贬出知曹州。他的博学多才和对史学的贡献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歌原文:劲节四时好,此君常眼青。影摇金破碎,声动玉珑玲。方丈尘埃绝,高斋醉梦醒。由来谋野意,不异在林坰。
诗歌赏析: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野竹亭景致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诗句“劲节四时好,此君常眼青”展现了竹子坚韧的生命力和四季常青的特性,而“影摇金破碎,声动玉珑玲”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摇曳生姿的景象以及清脆悦耳的声响。最后两句“方丈尘埃绝,高斋醉梦醒”更是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创作背景:刘攽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仕途经历密切相关。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这种经历可能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
诗歌鉴赏:《野竹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描绘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简单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诗歌影响:《野竹亭》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特点,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和美学启示。
《野竹亭》不仅是刘攽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风貌,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