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节四时好,此君常眼青。
影摇金破碎,声动玉珑玲。
方丈尘埃绝,高斋醉梦醒。
由来谋野意,不异在林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谓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解以及赏析。
逐句释义与译文:
- 劲节四时好,此君常眼青。
- 这句诗的意思是竹子在四季中都表现出坚韧的生命力,它的颜色总是显得那么翠绿。”劲节”指的是竹子的茎干粗壮而坚硬,”四时”指一年四季。”此君”指代的是竹子本身,”常眼青”则是指竹子的颜色常年不变,始终保持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 译文:竹子四季都能展示出它的坚韧和活力,它始终是那么地翠绿。
- 注解:四时,一年四季;”此君”,这里的竹子;”常眼青”,永远保持绿色的生机状态;”劲节四时好”,形容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竹子生命力旺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影摇金破碎,声动玉珑玲。
- 这句诗的意思是影子摇曳如同黄金被打碎,声音清脆如同玉石碰撞发出的声响。”影摇金破碎”用比喻手法描述了竹子的影子随着风吹动而摇摆不定,仿佛黄金一般脆弱易碎。”声动玉珑玲”则用声音的清脆来比喻竹子的声音悦耳动听。
- 译文:影子摇曳如同黄金被打碎,声音清脆如同玉石碰撞发出的声响。
- 注解:影摇金破碎,形容影子随风摇曳的样子;”声动玉珑玲”,形容声音清脆悦耳;”金破碎”,比喻影子像金子一样碎裂;”玉珑玲”,形容声音像玉石撞击一样清脆。
- 赏析: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在风中的摇曳和声音,让人感受到竹子的自然美和音乐感。
- 方丈尘埃绝,高斋醉梦醒。
- 这句诗的意思是方丈(即书房)中的尘埃已经消失,高阁(即读书的地方)中的梦境也被唤醒。”方丈”在这里指的是书房,”尘埃绝”意味着书房中的灰尘已经被清理干净。”高斋”指的是读书的阁楼,”醉梦醒”则形容读书时的陶醉状态。
- 译文:书房里的尘埃已经消失了,读书的陶醉状态也被唤醒。
- 注解:方丈,书房;”尘埃绝”,表示书房变得清洁无尘;”高斋”,指读书的阁楼;”醉梦醒”,形容沉浸在书中无法自拔的状态。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书房环境的珍视和对书籍的热爱,也体现了他读书时的专注和沉迷。
- 由来谋野意,不异在林坰。
- 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就有寻找野趣的意境,这与在森林之间漫步没什么不同。”谋野意”指的是寻找自然之美,”不异在林坰”则是说这种行为与在森林中漫步并无差异。
- 译文:自古以来就有寻找大自然美景的意图,这与在森林中漫步并没有什么不同。
- 注解:谋野,指寻求自然美的意境;”不异”,意为相同或无差别;”林坰”,指森林边缘或野外的地方。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通过对竹子四季特征的描绘以及对竹子影子和声音的细致观察,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和诗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